收购是指一家企业用现金、股票或者债券等支付方式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配资门户官方网站查询,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的行为。根据商业目标以及并购标的的不同,通常分两种形式: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
股权收购是指一家企业通过收购另一家企业的股权以达到控制该企业的行为。资产收购是指一家企业通过收购另一家企业的资产以达到控制该企业全部或部分资产的行为。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两种收购方式的差异以及优缺点。
一、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的差异
1、交易主体和被收购客体不同
股权收购的交易主体是目标公司的股东,被收购客体是目标公司的股权。而资产收购的交易主体是目标公司,被收购客体是目标公司的资产。
2、外部审批程序的差异
股权收购因目标企业性质的不同,政府监管有区别。一般情况下,对于不涉及外资、国有股权、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的,仅需要履行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即可。
对于目标公司为国有企业的,国有股权转让需要根据《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32号文)的规定履行有关程序,并按规定进入国有产权交易所进场履行公开交易程序。而协议转让,需要履行特定的审批程序。
对于资产收购,审批的要求比股权转让宽松,一般企业的资产转让不需要政府部门审批。就国有企业而言,资产转让的审批程序通常也略宽松与国有股权的转让审批程序,可以参照履行进场交易程序;对于达到一定额度的国有企业资产转让,按照相关企业“三重一大”的规定履行有关内外部的审批程序。
3、负债风险差异配资门户官方网站查询
股权收购后,收购方成为目标公司的股东,收购方仅在出资范围内承担责任,目标公司的原有债务仍然由目标公司承担,但因为目标公司的原有债务对今后股东的收益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在股权收购之前,收购方必须调查清楚目标公司的债务状况。但因对于目标公司是否有债务在收购时往往难以预料,也没有可靠的核查办法,虽然通过协议条款的安排,如约定转让方承担股权转让前目标公司的一切对外债务等条款,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拒绝这种风险的出现,股权收购存在一定的负债风险。
资产收购中,资产的债权债务状况一般比较清晰,通过尽职调查也比较容易了解,除了一些法定责任,如收购的资产被设置抵押权等权利限制外,基本不存在或有负债的问题。因此,收购方只要关注资产本身的债权债务情况就基本可以控制收购风险。
4、税收差异
在股权收购中,纳税义务人是收购方和目标公司股东,与目标公司无关。目标公司股东作为转让方,应当依据其股权转让的收益(如有)缴纳所得税。
资产收购中,纳税义务人是收购方和目标公司本身。根据目标资产的不同,纳税义务人需要缴纳不同的税种,主要有增值税、所得税、契税和印花税等,如果涉及土地的交易,还有土地增值税。
对涉及房屋、土地的相关资产交易,土地增值税是最大的成本和影响。如果通过资产转让则直接涉及土地增值税;通过股权转让一般可以不缴纳土地增值税,但是税务机关也可能认为股权转让的实质是土地转让,则有可能仍按土地交易征收土增税。
5、关于企业经营资质
股权转让不影响企业已有的各项经营资质。
如收购方关注目标公司所具有的特殊经营资质,比如成品油零售批发许可证等、建筑工程等级资质等,收购方仅通过资产收购的方式无法实现企业资质的直接延续。
结语:
在并购过程中,财务总监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战略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税务优化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收购方式。
股权收购能够帮助买方快速获得公司控制权,并且在税务规划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它也伴随着较大的潜在债务风险。资产收购则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和较低的财务风险,但其税务负担和操作复杂度较高。
因此,最终的决策应依据并购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致分析,以确保选择最有利的收购结构。
在企业上市的过程中,财务工作量占上市工作总量的60%,并且企业的财务合规程度,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上市。
财务总监作为企业的核心高管,对企业的发展和上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要求企业的财务总监具备较高的财务水平,还需掌握企业上市等资本运作内容。
有任何财税、股权等相关问题可在评论区讨论或问我哦!
▍ 声明:
2、上述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之用配资门户官方网站查询,不作为实际操作依据。
易云达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