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零距离
“十四五”以来,作为国家战略的忠实践行者,中国能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将科技创新作为“头号工程”,积极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全面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实现了一批“世界之最”“国家首创”“全球领先”的科技新突破,开启了以“四型八网”打造高质量发展“四新”能建的崭新局面,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突出贡献。为全面展现“十四五”以来公司科技创新的新做法、新变化、新高度、新成就,特推出“创新零距离”融媒系列报道。今天分享第七期《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以科技赋能打造“突出工程建设能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三峡工程的112项世界之最、934项发明专利,到乌东德水电站智能振捣、智能灌浆、智能温控的先进技术运用,再到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的全面建成;从武重高速智慧梁场的火热运行,再到引江补汉工程“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施工建设......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打造突出工程建设能力,推进管理方式、生产方式、产品服务数智化变革,全面构建创新驱动、绿色牵引、数字赋能、融合共生的发展新格局,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PART.01
攻坚突破: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
“从三峡出发,我们矢志不渝做中国水利水电建设最忠诚的守望者。”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志强说。
在搏击江河、穿行山岭的30多年里,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先后参与建设了世界排名前十大水电站中的五座巨型电站,承建了国内外50余座水电工程,拥有大型重力坝筑坝技术、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特大型升船机高精度施工技术、大江大河截流及围堰施工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见证了中国水电从人挑肩扛到国际化引进、到全国产化施工、到智能建造的华丽转身,成长为名副其实的水电建设“王牌”。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聚焦水利水电核心领域,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创新链。在乌东德水电站,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攻克双向大曲率抗强风高升层液压自升式悬臂模板关键技术,研发大坝智能通水温控系统,打造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缝“智能大坝”;在位于“两山”理念发源地的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配资股票门户网建设中,研发700米级高水头抽水蓄能电站高强压力钢管施工技术,创造了世界第一水头高度的抽水蓄能电站施工纪录;在白鹤滩地下厂房建设中,开发多功能锚索钻机等洞挖支护系列新设备和新工艺,推动了大型地下厂房和地下洞室群施工技术进步……多年来,在中国水电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与水电同仁一道携手奋进,让“世界水电看中国,中国水电冠全球”。
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
“十四五”期间,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9项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被认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并先后荣获省部及行业科技奖76项,授权专利176件(发明专利24件),软件著作权21项,主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8项,获省部级及行业级工法26项,牵头开发的“液压自升桁架式悬臂重型拱坝模板系统”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为提升市场经营能力、强化项目履约管理、锻造品牌竞争力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障和核心支撑。
PART.02
数智赋能:打造行业转型新标杆
“向智能转型,我们在数字化建设的赛道上追风逐浪,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刘志强介绍道。
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致力于构建智能建造新生态,研发新一代工程智能装备,构建“数字孪生+智能控制”施工体系,依托引江补汉等国家重点项目打造智能建造示范标杆,积极推行“无人化施工”,推动行业技术革新。
武重高速智慧调度中心
在武重高速,统筹布局智慧梁场、智慧拌和站、智慧钢筋加工厂“三大区域”。智慧梁场内,下料、绑扎、焊接、制模、浇筑、蒸养……工作人员在中控室一键操作完成,实现全天候绿色生产,达到每条生产线“日产一片梁”高效运转目标,生产效率提高33%。“智慧梁场建设”等5项成果荣获中国能建产业数字化优秀案例表彰。
引江补汉工程7标项目部数字孪生智慧中心
在引江补汉项目的智慧加工厂内,6名工人即可完成厂内设备的运行管理,平均每8分钟就能生产一榀钢拱架,引进的全自动钢拱架生产线、“一拖四”智慧生产线等国内高端设备,均具备远程下单、自动分拣、自动码垛功能,通过智控中心,可实时监控线上钢筋入库、加工、出库全过程。
在湖北宜昌三峡花苑二期项目,项目部在施工区域外建设钢筋集中加工厂,突破传统模式上的钢筋配送,采用集中下单、智能加工、定制配送的“点外卖”方式,成为宜昌市试点成功后首次推广的新型智能加工配送模式,工程质量、精细化管理、经济效益均显著提升。主体施工期间,项目还与三峡大学建立深度“产学研”关系,研发安全帽佩戴识别、工装规范检测等14项视频影像AI决策算法,在有限空间及时间等条件约束下,实体质量合格率保持100%。
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还进一步深化构建BIM+企业级智慧工地标准体系,制定企业级智慧工地建设标准和水利、房建、公路BIM应用标准,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装备、BIM等技术,实现工程建造少人、无人干预及智能决策和运转,以科技创新驱动项目管理数字化和生产数字化,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当前,所属各在建项目已全面接入智慧监管指挥中心,形成重大重点项目全周期数字化监管能力。
伴随智能建造的进一步推广,AI模型、数字孪生、自动化控制技术……让项目建设真正做到“耳聪目明”。
PART.03
系统重塑:激发内生发展新活力
“面对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浪潮,我们主动拥抱变革,紧跟数字经济转型趋势,推动智能建造全面应用。”刘志强表示。
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大力实施“人工智能+”工程,构建“三位一体”创新架构,增设数智管理事业部(BIM中心),组建测绘数字化中心,形成“战略规划-标准制定-项目落地”闭环型创新架构。搭建产业创新联合体,在高速公路、水利、矿山等领域打造智能建造示范场景,形成可复制解决方案包。基于智慧办公、风险管控、编投标等业务场景,打造具有能源建设行业特色的智能架构体,推动实现“数字化文档资产全过程管控平台”文控系统、首款财务智能体……正式上线发布,推进业务从分散向集中、线下到线上、孤岛向集成的转变,关键业务线上化率达98%,力争在2026年前实现60%重复性工作智能替代,提升管理业务流程办理效率和管理精细化水平。
BIM+智慧工地
通过应用BIM、GIS、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发建设智慧测绘一体化平台。2023年8月17日,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为组长的专家组对平台建设进行评审,并给予高度评价。平台上线运行后,可实现测绘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分析、可视化展示、智能化应用和内外业一体化科学管理,为工程项目管理数字化提供测绘数据支持。
与此同时,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进一步聚焦核心主业,加快推进重点项目智能建造落地见效,形成了智慧测绘、智能碾压、智能灌浆、智慧矿山等一批智能建造示范场景,打造了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智能建造示范工程。2024年6月,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成功入选中国能建首批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企业。
实施“数字化人才工程”和“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完善以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以提升核心技术为目标的研发投入机制,研发投入强度逐年递增,累计自主研发立项61项,实施“揭榜挂帅”2项,结题验收65项,成果自主转化率90%以上,进一步加快培养兼具业务与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面向未来,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将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牢牢把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大势,进一步培育数字产业新动能,构建工程大数据平台,建立企业级工程数据资产库,打造AI驱动下的企业知识管理新模式,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为系统打造高质量发展“四新”能建作出更大贡献。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编辑:马新政
校审:储信艳
来源: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
]article_adlist-->宋海良拜会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宏志
中国能建受邀参加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
中标+签约!一大波海外捷报来袭!
祝贺,这对“跨界CP”获国际大奖!
易云达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